《紅木》國標催生了第一個“黃金二十年”
《紅木》國標出臺的前期,紅木家具市場上仍是一片風平浪靜。之后的三五年里,似有一股復興傳統家具的暖意開始慢慢醞釀。以楊波與伍炳亮等人為首的紅木行業先行者,敏銳地嗅到了紅木家具的商機,率先投身于產業大潮中去,由此拉開了內地紅木家具的投資熱潮與價格上升的序幕。
2000年以前,或許于大部分者消費者而言,他們根本不懂什么是黃花梨、小葉紫檀,也因沒有正規的行文去確立哪些為名貴的木材,紅木消費熱潮無從談起。直到《紅木》國標的出臺,某些被偏愛了的木材被賦予了“身份證”,紅木從業者似乎抓到了一把可以讓自己扶搖直上的稻草。他們仰仗《紅木》國標這個堅挺的靠山,大肆地宣傳名貴木材論。在這種鋪天蓋地的宣傳造勢下,“紅木”這個詞開始深入人心。“老三樣”率先成為消費者覬覦的對象。
從2003年開始,海南黃花梨實現了價格一漲再漲的猛勢,演繹了幾乎只漲不跌的價格“神話”。繼而,那些被列入《紅木》國標里的其它木材,也或多或少出現了一定的漲幅。而木性與海南黃花梨相似,卻未被列如《紅木》國標里的越南黃花梨也得到了紅木從業者的熱捧。
堅挺的市場需求和居高不下的價格誘惑,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資本加入紅木產業經營。在先前的采訪中,伍炳亮曾向記者說道:“2006年,做紅木原材料生意的人突然增加了很多。除了原來就做木材生意的,還有那些以前從事五金、鋼材、金融、房地產并且賺得大把銀子的投資者,一股腦地轉而投資紅木原材料。”
一時間,紅木產業似乎在全國各地都開了花。其中,仙游、東陽等一批新興的紅木生產、交易基地亦把紅木產業做得如火如荼。我們親眼所見的是,仙游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成為了一個集生產、銷售、設計、產品展示于一體的紅木綜合市場。如今,行業更把仙游當成了中國紅木家具市場發展的晴雨表。
2013年年初,《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公約)的修訂工作啟動,秘書處宣布,3個新的木材樹種將被列入CITES附錄III中,紅木原材料危機再次引起全世界范圍的關注。然而,這一次驚動的不再只是中國紅木從業者,緬甸、越南、老撾等產材國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來限制木材出口。同年夏天,CITES公約的正式實施,木材價格再一次被炒到歷史的巔峰。這也間接導致了紅酸枝家具價格的大幅上漲。有業者透露,現在市面上一套品相尚好的紅酸枝座椅,價格不低于五萬。面對這樣一組組驚心動魄的數據,業界開始有人不斷呼吁把更多木材樹種列入新《紅木》國標。然而,這樣是否能治本,我們不得而知。
從上述可見,《紅木》國標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規范了行業的發展,然而卻把紅木家具炒到了只有處在金字塔尖端的人才可以消費得起的地步。這絕對不是《紅木》國標出臺的初衷。
《紅木》國標加劇了消費者的“唯材論”
如果說《紅木》國標的出臺,讓那些唯利是圖的企業經營者抓住了紅木材料的尾巴,贏得眼前的速效利益,這樣的事實不置可否。那么,《紅木》國標卻實實在在扭曲了消費者對珍貴木材的理解。
《紅木》國標出臺前期,消費者對紅木材料幾乎毫無認知。然而紅木家具卻以材料為它的物質載體,但這種載體又讓絕大多數人對它摸不清看不透,只是盲目地崇拜和跟風。在這種情境下,《紅木》國標的出臺,使廣大消費者找到了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