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Forbidden City)是中國明、清兩代24個皇帝的皇宮。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遷都北京,開始營造紫禁城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紫微垣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紫禁城的建立展示了古人的智慧,也耗費了許許多多的名貴石材和木材。
1402年,一直鎮守北方的燕王朱棣費盡心機,終于奪取了自己侄兒建文帝的天下,當上了大明王朝第三個皇帝。據說,當朱棣的軍隊攻破都城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市)時,建文帝在火海中下落不明。朱棣從此留下了一塊心病,總是擔心建文帝會從某個地方冒出來。
朱棣登基不久,一心想為建文帝報仇的御史大夫景清在朝堂上意圖謀刺,險些要了朱棣的命。這之后,他經常做噩夢,加上又不習慣南京濕熱的天氣,便強烈懷念起居住多年的根據地北京來。
4年后,以丘福為首的大臣,建議在北京修建一座新的宮殿,朱棣非常開心,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一場浩大的工程于是拉開了序幕。
朱棣先派出人員,奔赴全國各地去開采名貴的木材和石料,然后運送到北京。光是準備工作,就持續了11年。
珍貴的楠木多生長在崇山峻嶺里,百姓冒險進山采木,很多人為此丟了性命,后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 來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價。開采修建宮殿的石料,同樣很艱辛。現在保和殿后那塊最大的丹陛石,開采于北京西南的房山。史書記載了運送它時的情景:數萬名勞工在道路兩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臘月氣溫足夠低時,就從井里汲水潑成冰道,用了 28天的時間,才送到了宮里。此外,還要在蘇州燒制專供皇家建筑使用的方磚-金磚,山東臨清也要向北京運送貢磚。這些各地的材料大部分經由大運河船運而來,因此才有了“先有大運河,再有北京城”這句俗語。
紫禁城的雄壯觀一方面體現古人在建筑方面的超凡智慧,但另一方面也是靠成千上萬普通民眾付出了無數辛勤汗水甚至生命而締造的。尤其是那些采集石材木材的工人們,不單要付出辛勤的勞動,還要面對復雜的環境,隨時可能因此丟掉自己的生命。如今,在面對這雄偉的建筑時,我們禮應向那些人致敬。